Sunday, December 20, 2009

十月圍城


好久沒有在電影院哭了--不是沒眼淚,而是沒時間。

想看的一套落畫了,就隨便挑了陳可辛這一套聖誕大片。開場後發現不太對辦,比《投名狀》差很多,是很套餐式的港片拍法,沒有個人風格--到完場看字幕才記得是陳德森導演,陳可辛監製,怪不得。民初的故事,劇中人輕功好得令人驚嘆,幾乎懷疑大夥兒不是拉人力車,而是坐地鐵追逐的。

想寫的原因是因為王學圻,之前演過《梅蘭芳》的師傅,眼淚也是為他的角色而流。他演富商李玉堂,出錢不想出力的革命門外漢,當擔子落在他身上,要徵集義士時,聽著一群年輕人述說著行動後各有打算,眼神中那份內疚不安,演得入木三分。

不過最想談的還是他在片中的父親形象:嚴厲中帶溫情,又有錢又有正義感,應該是一個理想父親吧。生命中向來缺乏father figure,除了掛上姓氏之外,跟父親再無半點卦葛,印象只限於一張照片。雖然單親未至於令我心理變態(無啩?),但說沒有一點影響應該是騙人的,最明顯的一點是對男性尊嚴,壓力等課題不甚理解,以柔制剛,以退為進的招數統統不會,直來直往的個性,年中不知得罪/傷害多少人,也教自己吃虧--榴槤再甜,與蜜桃相比,自然是逐臭的人少了。怪誰?

所以片中有關父愛的描寫,我是真的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