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7, 2011

我對她說﹕「你令我很灰心。」她聽了,只是對我抱歉地笑笑。

星期日談情﹕開解窮》,明報,2011年5月8日

由做傳媒第一日開始,已經知道做這一行不會發達,但沒想到會去到食穀種的地步。讀完這篇文章,心中更是戚戚然,因為,我認識這個她。

她是我的舊同事,在我離職後,接手了我的工作,離開後都見過一兩回,是屬於不相熟,但可以傾到一程車的人。她職齡比我長,又是記者出身,起薪比編輯高一點點,多年下來,我原以為她就算不買豪宅(應該也沒有興趣買),也可以有足夠的錢過她想過的生活,沒想到竟屈就至此。屈就不是指房間呎數,而是生活質素。每天營營役役,扛起一整份刊物的編務責任,工時已經長,付了真金白銀,卻連一夜稱心的睡眠也得不到。還虧這份報紙老總登得出這篇公司內部的哀歌。

錢和生命要怎麼運用,各人都有權選擇,與她同期的記者編輯,無論跳槽還是留下,每年去旅行,置業安家者亦有人在,但這一行晚年潦倒者亦有不少,這是事實,原因是普遍沒有投資觀念。經濟刊物的情況好一點,大家聚在一起就會講$經,但在一些以理想和公義催眠新人的地方,甚至會有與錢對著幹的烏托邦心態。我就聽過有人說過,因為覺得不是太需要這麼多錢,所以拒絕跳槽。

但:多些錢其實有什麼不好呢?

我在這一行已經算是市儈類,沒有錢的搭膊頭工作我是絕少做的,但早年也只是勞力換取報酬,到出來工作後兩年左右才開始學投資,以投資專家的角度,已經算遲。開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戀愛了,我有了計劃未來的理由,也是這段情的最大得著,到後來,投資就是為了自己。在此之前,我跟其他同事一樣,對投機炒賣有一種厭惡,也不知道「炒」和「儲」的分別。高層偶爾也會分享投資的經驗,我聽過最接近勸喻的一句話是叫我們有錢就每年買一手匯豐保值,但因為講得無頭無尾,大部分人只是一笑置之。

我的投資不算積極,只做到保值平衡通脹,遠遠還未夠安享晚年,在樓價飛升的今時今日,也不足以置業獨立,沒有金錢概念的同行,情況可想而知。另一個死因是天真,「傳媒向下流,人工低過最低工資」的新聞在行內即使引起不少迴響,但都只限於「老闆要加薪」的呼喊,等同與虎謀皮。

我的經紀朋友說得好:金錢和其他人生知識一樣,也是要經過學習過程才懂得處理,也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一環。如果不能加足夠的人工,我覺得那些住在康樂園寶翠園的高層,至少可以傳授一些投資觀念,為這些為社會公義而戰的新一代,及早知道如何在經濟上給自己一個保障,積穀防飢,也不致在數年後因為飯碗問題,一個個意興闌珊的離開,令行業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