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本中文讀物
是太后「不經意」地介紹的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她從來不會強迫我看什麼書
只會在一旁自己哈哈哈的看
八卦的女兒自然上釣
有段時間讀到有趣的段落或散文
母女間還會互相朗讀
此後遇過很多愛書之人
但都少有朗讀的雅興了
因為Kate Winslet粉絲推介
說她演得比《Revolutionary Road》更好
故入場時抱有一點期望
故事分兩個層次
一是漢娜和米高的情慾關係
二是兩代人對納粹罪行的看法
漢娜因為環境和教育水平問題
只把納粹管工一職當成一份高薪工作
「要打好呢份工」
因此對成為幫兇沒有感覺
相反米高代表的知識分子新生代
卻為上一代沒有出手阻止災難而羞憤交集
亦是他無法再完全接納漢娜的一個原因
影片跟原著結局有一點分別
側重了感情因素
而故事開始時二戰已經結束了數年
當中的悲慘都是借法庭戲口述
個人認為太含蓄了
沒有影象刺激
即使是德國人戰後第三、四代
相信都難以體會男主角的內心矛盾
至於兩個人的關係
可能人到中女,浪漫的quota已經用完
我看到就是「各取所需」四個字
只有朗讀(和聽書)的時候雙方才流露情感
女主角先走為敬是最好的結局
重逢後還可以回味一番
否則再發展下去
只會循《玉卿嫂》的老套方向發展
後記(5.28.09):
看了小說版
主角的忐忑和迷戀交代得更清楚
第一章描述的短暫戀情
喚起了個人的一些感覺
可獨立欣賞
When an airplane's engine fail, it is not the end of the flight...they glide on, for 30, 45minutes, only to smash themselves up when they attempt a landing... that summer was the glide path of our love.
~Michael Berg, the 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