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31, 2006

Paul Anka: Rock Swings


最初是從DJ細蘇的節目中
聽到Swing版Smells like Teen Spirit
走了好幾間唱片店
終於在海港城HK Records尋到寶

除了Nirvana
還包括Oasis, Pet Shop Boys, MJ
編曲十分神奇
許多歌曲都被改頭換面
還是最喜歡Smells like Teen Spirit
有新意又保留一點原味
MJ的The Way You Make Me Feel也不錯

原來Paul Anka是黎巴嫩人
他在唱片中解釋
今天的流行曲
就是他朝的standard
所以決定翻唱
無論如何
這個嘗試蠻新鮮的

曲目
1. It's My Life (Bon Jovi)
2. True (Spandau Ballet)
3. Eye Of The Tiger (Rocky theme song)
4. Everybody Hurts (R.E.M.)
5. Wonderwall (Oasis)
6. Blackhole Sun (Soundgarden)
7. It's A Sin (Pet Shop Boys)
8. Jump (Van Halen)
9.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Nirvana)
10. Hello (Lionel Richie)
11. Eyes Without A Face (Billy Idol)
12. Lovecats (The Cure)
13. The Way You Make Me Feel (Michael Jackson)
14. Tears In Heaven (Eric Clapton)

Tuesday, August 29, 2006

《千里之外》的驚喜

周杰倫又出新碟
那天在家附近的唱片小店看到有預售
這個年頭
有預售號召力的砍手不多

DJ播出主打歌《千里之外
仍舊是中國小調路線
好不好聽見仁見智
今次咬字清楚好多
但最大驚喜
是聽到兒時熟悉的歌聲--費玉清先生
一開口就認得出
也許他已經不是當今最紅的歌手
但證明他始終是一位好歌手

台灣的費玉清
等於香港的羅文、葉振棠
是跑碼頭出身的實力派歌手
至今仍有他掛頭牌的電視音樂節目
除了歌聲,還有幾度跑江湖的板斧
永遠笑臉迎人
永遠有笑話,但不會令嘉賓太難堪

也許有人會不屑周杰倫的生意計算
不過我欣賞他願意擁抱自己的「根」
無論什麼樣的創作
都是從自己出發的最好看
不掩飾自己的喜好
也反映了他的自信
不像一些歌手
明明土生土長
但紅了後忽然連廣東話也說不好了,you know
許多人亦曾經跟前輩合唱
是為救亡、盲從潮流還是真心喜歡
聽眾是不會聽不出來的

Monday, August 28, 2006

《花樣奇緣》


這是《下妻物語》導演中島哲也的新作
由山田宗樹的暢銷小說改篇
講一個女子的一生
用諧劇手法講述一個悲劇
影像如《下妻》一樣瑰麗
單看網址的首頁
你就知道這是一場視覺盛宴
中間也有笑位
但還是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
出戲院時心情十分複雜
不知道應該為女角悲傷
還是回味片中的幽默

可能是基於《下妻》的成功
也可能是導演拍廣告時建立的人脈
片中有許多串星(客串的明星)
包括柴咲幸,伊勢谷友介,武田真治 ,市川實日子
以及許多《下妻》的演員都有參與
如果你喜歡《下妻》
有機會也看看這部電影吧,聽說9月會公映
10月日本方面會推出電視版
由內山理名主演...
我還是看中谷美紀好了

延伸閱讀:
討論區內很詳盡的影評
有關電視劇的消息

福士著上身


去朗豪坊睇戲
在九樓左右有意外收穫
是一間福士車精品和服飾專門店
包括甲蟲車、福士小巴、綿羊仔和Mini Cooper
部分是老闆自行設計
另外還有披頭四款式
買了一件Vespa tee
一件中袖福士小巴tee
一個福士小巴袋
開不了車也要穿上身
滿意~

老闆說朗豪坊租貴
十月會搬去銅鑼灣地帶
有興趣者留意~

【店名和資料後補】

看《神雕俠侶》大結局有感


相信小龍女會是不少男士的夢中情人吧
但反過來
有多少女人會喜歡小龍女呢?

不食人間煙火
即是不懂人間疾苦啦
連求救都浪漫過人
在蜜蜂的翼上紋字!
最慘仲要靚爆鏡
站在她旁邊,自慚形穢
十六年如一日
永遠保持那種心智、美貌
全場燒到頺垣敗瓦
眾女角臉如死灰
連「過兒」的粧都有少少甩甩地
唯獨她繼續晶瑩通透
在至少100C的戰場披著毛茸茸的冬裝斗蓬現身
看不到旁人垂死掙扎
眼中只有她的過兒

這本是小說
大家才會覺得小龍女好吧
若她是你的親戚/同事/同學
如此白目
肯定會被半個地球的人排擠
ie.全部女人

Friday, August 25, 2006

我的名字‧他的牌子

生於較傳統的年代
大家都用較傳統的中英文名字
而且通常不是自己改的
所以不單止人與人會撞名
還會與商品和事物同名
以本人為例
我除了是一個星球
一位女神
還是一首快歌
成為歌名的不止我一個
另外,我與一盒牛油亦份屬老友
還有一齣音樂劇...
一位總統夫人...
半套《兩生花》...

快上維基網
查查自己的alter ego吧

...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明白

這是在報上看到的散文
原來不是蓋茨講的,但頗有意思
無意中還找到這個truthorfiction網站
已加入我的最愛

世界首富蓋茨,有寫給高中和大學畢業生的11項告誡,是學生不能在學校裏學到的東西。

列為第一項的是︰「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適應它。」

第二項︰「這世界並不會在意你的自尊。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第四項︰「如果你認為你的老師嚴厲,等你有了老闆再這樣想吧。老闆可是沒有任期限制的。」

第八項︰「你的學校也許已經不再分優學生和劣學生,但生活卻仍在作類似的區分。在某些學校已經廢除不及格分,只要你繼續努力,學校會給你無數次機會。這和現實生活沒有任何一點相似之處。」

第九項︰「生活不分學期。你並沒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沒有幾個僱主樂於幫助你發現自我。自己找時間做吧。」

節錄自李怡專欄,香港經濟日報,2006年8月24-25日

Thursday, August 24, 2006

見書如見人


報章有專欄提及
買些什麼書,就代表你是什麼人
抬頭看看書架一角(圖)
挑5本出來分析分析吧:



高中的我......《煙花三月》 李碧華   
如果文壇都有陳寶珠和蕭芳芳
天地圖書就數亦舒和李碧華了吧
我只喜歡後者
因為性子比較急
欣賞精悍俐落、想像力豐富的故事
電影也有捧場
但看完這本以後便淡下來
主要是因為口味變了

中學年代的其他選擇
還包活蔡瀾的散文
及星新一的超短篇小說

神經質的我......《拾香紀》陳慧
是近年喜愛的小說家
文字敏感細致
和李碧華一樣也是編劇
可能我對有關電影的東西有好感吧
但好看的圖文
都是用個人情感煉出來的
作者近期愈發沉溺於悲傷中
多看無益
以後應該會少買

怪雞的我......《廁所大不同》 妹尾河童
買這本書不因為我是逐臭之婦
而是因為出發點有趣
「談談你的廁所吧」
敢開這個口
而又有那麼多人願意點頭
就知道這個人「有d嘢」
繪圖也十分出色
作者好像是有點舞台設計經驗的
最佳閱讀地點?
當然是廁所了

Visual的我.......《Photographs: Annie Leibovitz 1970-1990》    
我有一小批美術書
印象中
這好像是我擁有的第一本照片集
她經常為雜誌封面造像
構圖想像力十分豐富
香港雜誌之中
好像只有《號外》有這個雅興

曾經想過做一個新聞攝影師
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安逸
所以欣賞照片的時候比拍照的時候多
不過都有得著--
審美觸覺都要培養ga
不多看好東西
怎麼分得出什麼是壞的?

地球村裡的我......《東京人》新井一二三
很怕看到人吵架
九成爭執都是無謂的
言語不通的爭執更無謂
所以這個會寫中文字的日本人
就成了我的東瀛之窗

據說當年她在蘋果的專欄
是因為某段時間的反日情緒而中止的
當時不在香港,看不著她太多散文
幸好還有人肯替她出書
最喜歡這一本
是我另一本廁所愛書...
咦?又係日本人!

其實還有一些沒介紹
不過都反映了我一些性格
一本經典都無
兩個字:膚淺!

不如搵人接力
用5本藏書形容你自己...
瑮律無窮

Wednesday, August 23, 2006

爛身爛世


同事穿了件滿身小洞的黑T恤回來(圖)
十分「香艷」
「做乜件衫咁爛?」我問
「比隻貓抓爛ge。」說時輕鬆平常

每個養寵物的人
都有住爛屋、穿破衣的心理準備吧
養了比比三年
家中也有不少「傷亡」
包括:
傳真機一部(咬斷了電線)
按摩床一個(又是咬電線)
包包數個(咬出洞洞,或咬斷帶子)
窗簾兩幅(第2幅正努力破壞中)
衣服兩件(後幅穿洞)
拖鞋一對(Snoopy頭甩了)
電話繩一條(斷了)
牛仔褲一條(名牌咬甩一半)
牆紙幾小幅(梳化後咬出洞來,才發現原來不是實心)
最新損傷是本人的電腦電線
其實是舊帳了
有幾截地方給她咬破了膠套
喝止後已不敢再咬
但由於裡面的電線比較脆弱
幾年下來,終於斷了(我估計)
接駁不了電源
還未有空去配新的
所以這陣子都無法在家上網

別看小兔外表那麼純良
名符其實是牙尖嘴利
紙質、布料等物質一咬就破
手指頭倒是不會咬出血來的

另外一樣像貓的地方
是牠們出入時會無視你的存在
直接踩你的腳背,踩過你的大腿
或者咬你一口
你痛得彈開
她就施施然走過去
賤哪~~~

Tuesday, August 22, 2006

手大?還是天大?

又見有勢力人士用傳統古法「炮製」異己
各報章都十分小心
跟平日爭相揭露小市民醜行的做法很不同
講得難聽一點,就是欺凌弱小

我說這是「古法」
因為已經久未見人尋仇如此高調
可說是玉石俱焚
就算罪不上身
亦有損名聲(如果有的話)
各方友好亦被迫劃清界線(如果有的話)
難道真有人覺得孤掌可以獨鳴?
手掌夠大就可以遮天?
大人大姐有此決定
真如施丹頂頭鎚般
令人摸不著頭腦

06下水禮


今年第一次游水
45分鐘,獨沽一味蛙式
只是來回游橫塘,都幾乎斷臂

游完水去白沙道杏花樓
吃香蕉班戟(圖)
貪香蕉可快速補充體力
班戟是凍冰冰的,不似即製
還有點隔夜口感
但好過無啦

以前這是我等小巴的地方
現在是名人泊名車的地方
走不夠半條街
遇到一個議員,一個明星
八成唐樓都變成樓上舖
其他年輕人都扮到靚靚
舉手投足都似精心設計
to see, and to be seen
不計他們手上的《便利》
也算是一扇好風景

Sunday, August 20, 2006

夏末‧周末

寫意是:
一件稱心的深藍彩虹邊泳衣 ...
一杯奶茶,一啖Warm Chocolate cake ...
嘰織嘰織的剪髮聲 ...
獨享一客Margherita薄餅 (圖) ...
一邊聽收音機,一邊滴滴滴打字
度過周末晚上...

新車落地


我的桌布之從一而終



被小瑮點名接tag
否則應該不會開這條題目
因為平日鬼五馬六的我
桌布(wallpaper)出奇地熟口熟面
希望不會悶壞大家

OS為?
好像是Window2000

這台是你的個人電腦?還是公司或家人共用的電腦?
公司的;家中電腦為xp系,只用它提供的藍天白雲桌布

這張桌布是什麼? 從哪裡取得的?
比比的玉照,亦是行走網上江湖用的官方照,用影相手機拍的,用了約兩星期;早前是《反斗車王》福士小巴輝哥(Filmore)的桌布,在官方網下載的

更換桌布的頻率高嗎?
以前會高些,每星期下載花生周日彩色漫畫做公司電腦桌布,返工悶嘛;現在面前有一小幅牆可以貼好多《花生漫畫》磁石和精品,就忽略了桌布

桌面上有幾多個ICON?
連垃圾桶在內,有24個,我不太用捷徑拿取所需的,懶;偶爾也會下載一些玩具,早前有四眼雞丁icon,一按下去雞丁就會跑出來跳舞,如今已刪了

一堆檔案和捷徑放得亂七八糟的桌面,你看得下去嗎?
不知這算不算是整齊,但我用慣的幾個要在特定位置,例如垃圾桶一定放右上或右下角

有沒有什麼堅持點?
跟瑮一樣,當然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了,但設定的若看得順眼都會用,淨色都ok,因為想省點RAM,大前提是我不討厭那隻色,比較少用粉紅和紫色系列

為了填這份接力, 還特地整理一下嗎?
沒有

以下5人,開來見我!
kiwiciao
tsubasa
wordy

鹿米館 Terence
e一刻記憶


其他友好甚至路過的亦歡迎自投羅網 ~

Saturday, August 19, 2006

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這套戲快十年了吧? (原來只有四年)
上映時在美國很賣座
我沒看過,剛好今晚在有線播補回
記得好像是女主角自編自演的
是有關希臘大家庭的喜劇
也可以說是希臘版《新紮師妹》
內外完美男主角
愛上不怎麼樣的女主角
全片就拍兩人相識、拍拖、訂婚到結緍的過程

看得人最舒服的一點
是男主角性格十分包容,願意開放自己
女主角對自己的八卦大家庭十分厭煩
反而男主角就樂意融入她的家庭圈子中
接納外父或親友的一些怪行
(例如堅持以玻璃水作傷口消毒劑)
帶出的訊息是:要用正面的角度看事情
要懂得欣賞和珍惜手中的福分

片中的希臘人努力工作、照顧家庭,很愛吃
令我想起自己人(中國人)、意大利人和印度人
這幾個民族的親情,都是在盛宴中吃出來的

其他大家庭民族文化晒冷:
印度:Bend it like Beckham
意大利:《教父》系列
中國:《飲食男女》
西班牙:所有艾慕杜華的戲(?)

Friday, August 18, 2006

祈禱都有罪?

大埔一間中學約十名學生,疑在學校旁邊的林村河畔玩「銀仙」時「集體入魔」,次日上課時忽然見鬼,並大哭大喊。校長情急之下親自擔當「驅魔人」,以祈禱來克服同學的「心魔」。

家長︰「即使事實上唔係驅魔,但係咁做唔知會有乜後果,會唔會有後遺症。」

某教育界人士:「無論是否一間有宗教背景的學校,即使要為學生祈禱,都應該先獲得家長同意。因為靈界玩意所牽涉的問題,絕對非數學公式能夠推理出來!」

摘自《太陽報》18/8/2006

「祈禱」
相信大家對這個字眼不會陌生
因近年有關教廷或陳主教的報道都會用到
對我來說更是理所當然
就是念禱文,為一些人或事向主作善意的祈求
從來沒細想非教徒會有何聯想

近日這個字被等同作「驅魔」
家長和教育界的反應看似大驚小怪
但我想用兩個角度去分析

第一是報道方式
記者問反應時
是問他們對「驅魔」還是「祈禱」的看法?
被訪者的話是否原文照登?

另一個角度是教育
到底下一代受的是愛的教育?還是恨的教育?
若明知是出於善意的「祈禱」
師長仍要指摘有關的校長
這為孩子立了什麼榜樣?
怕祈禱或會帶來後遺症
那麼玩銀仙呢?
在孩子哭喊時
仍要先問准家長才可幫忙
你猜家長會讚校長英明
還是罵他議而不決呢?
如果學生知道你打電話比家長
你猜他們會馬上平靜下來
還是會跳窗呢?

搣飛~~~

10 17 19 27 37 38(26)
每注千幾二千萬
四注中,無我份~

旅遊三國誌

坊間有三本大路旅遊雜誌
個人較喜歡《飲食男女》
無論文筆、攝影和設計都明顯比對手好
我甚至認得各個記者的名字和風格
後來市場內加入了《U》
行內便開始玩起音樂椅遊戲來

最近《新假期》亦有革新
除了攝影和設計有改進
內容亦力求多元化
除了必有的泰日享樂遊
還介紹行山艱辛遊、歐洲高級遊
加設讀者試玩和投稿
一方面令讀者有歸屬感
另一方以低成本增強內容
還有記者推介的特色手信、攝記教室

作為讀者
有多本雜誌好睇應該開心
但心裡希望好的是《飲食男女》
當對手努力改革
新對手又陸續加入
但幾年來它都維持雙專題的模式
在強調要不斷求變的壹傳媒來說,有點不尋常
另一方面,人手又不斷往外流
幾乎期期都見佢請人
旅遊記者都請了四次
每次條件都是:大學畢業,毋須經驗
最近又有一個去了《壹周刊》
當中可能有許多原因
但我估計主要是五個字:樓上閂水喉
說起來,它的廣告亦是不合比例地少

黎智英本人似乎都蠻懂得享受
還會到法國學學烹飪
他有套「新聞帶來消費帶來廣告」的理論
對於他不好好把握這條財路
我是有點奇怪的
難道只有bad news才有收益?

Thursday, August 17, 2006

「點解你對住佢可以唔笑ge?」


之前提過
電視做過要靚不要命的專題
講隱形鏡、穿環和高跟鞋危機
因本人不十分注重美容
甚至可以說是la渣
以上三項都沒我的份兒:
不戴隱形眼鏡--因為怕煩
不穿環--因為怕痛
不穿高跟鞋--因為不合風格

在眾多美容項目中
只相信洗臉和香氛治療有用
所謂香氣治療,不是買香薰
而是買味道吸引的沐浴用品
香氣縈繞下,心情的確好些
洗臉就不用多講了吧
不過我並不特別勤力
要很有閒情逸致才會塗塗抹抹
每個人的priority不同吧

不過觸發我寫這篇文章的
是看到雜誌介紹豐胸產品
馬上想起朋友講過的一句話
即是本文的標題
負責設計這個豐胸版的記者和美術
想必也會笑得人仰馬翻

對於某些女士還甘願將奇奇怪怪的東西(圖)笠在胸部上
而且相信不做手術、單憑這些東西就可以升幾cup
我是無法理解的
在我心目中
香港女士多數都很精明實際
甚至去到錙銖必較的地步
但在這同一批港女當中
卻有人願意大灑金錢
將夢寄託在兩團肉上
誰還敢說港女不浪漫?

我是一塊餅餅

經友人介紹
借來一本長者雜誌長訊
內容和一般消閒刊物差不多
由健康、寵物到人物專訪都有
但當中有不少作者文筆不錯
以胡美儀的專訪為例
文字沒玩得那麼厲害
是一篇真正的專訪
可以詳細了解藝人的過去現在將來
而不只是記者的文字遊樂場

看得這樣津津有味
可能代表我已榮升老餅

Wednesday, August 16, 2006

唔好唔記得發達

聽日六合彩有6800萬!
係6800萬!
記住記住記住!
要買要買要買!

好浪漫呀~~~~~~


很久沒見過紅霞了
雖云空氣質責差了
但這陣子反而常常看到這美景
沒有浪費公司的無敵大窗景

Tuesday, August 15, 2006

新十誡

收到朋友寄來的新十誡
Bold了那幾點最贊成:

第一誡 
不可憂慮,因為憂慮是人類所有活動中最沒用的東西。
(要完全無憂,有點難度)

第二誡 
你不可懼怕,因為我們大多數懼怕的事情都不會出現
(這一點有學術研究支持)

第三誡 
你不可嫉妒,因為嫉妒是生命最重的擔子。

第四誡 
只需每次應付一個困難:你每次根本只能應付一個。


第五誡 
不可把困難帶到床上: 困難是你最壞的枕邊人。

第六誡 
不需要把他人的重擔都放在自己的肩上:他們自會承擔
(呢個我要戒)

第七誡 
你不可總是想當年:不論好壞都煙消雲散。不如專注身邊的人和事,並樂在其中。

第八誡 
作個好的聆聽者:只有專注他人的話時,你才會學到有別於自己的東西。

第九誡 
不可被苦惱弄得泥足深陷:90%苦惱是在自艾自憐的光景中所渾成的。

第十誡 
你當常常數算主恩,因豐盛的恩典往往由許多小恩惠孕育出來
(就算不是教徒,多數算快樂事,會開心d)

Monday, August 14, 2006

很毒的星座評語

從網友Woodstock處看到的有趣評語
有興趣者就看看,反省反省吧:

魔羯,水瓶,雙魚
天秤,天蠍,射手
巨蟹,獅子,處女
牡羊,金牛,雙子

Marketing 101:胎教


跟團去企鵝島時
(係,仲係度講緊澳洲)
導遊開車時播Beatles
嘩,首首都好聽喎
嘩,首首都識喎
一定精挑細選upload咗好耐喇...

今日無意中發現原來自己有CD
是早兩年出版的Beatles 1合輯
「點解聽足幾十年都咁好聽呢?」朋友問
忽然想起這套卡通(圖)
好像是在亞視英文台播出的
(不是我扮野要看英文台,而是那時還聽不懂廣東話)
對Beatles的印象應該是從那時培養出來
生生不息養出一代代的粉絲
朋友說當時還以為Beatles是卡通人物,不是真人
你說多深入童心

記得每集例必有歌聽
劇情好像大同小異
就是看他們如何扮鬼扮馬
避過世界各地女fans的追蹤
fans每次都是一縷煙地衝出來
以後就知道一縷煙=好多人
Ringo就負責做撼頭埋牆之類的slapstick
George面目較模糊
而個人比較喜歡Paul
多於大佬格的John
看來性格真是出生前已生成

近年美國都有日本組合Puffy的卡通
Twins演唱會觀眾出奇地亦以小學生為主
都是一種市場策略
當中「胎教」最成功的可說是430時代的周星馳
但說到百變耐聽大眾化
樂壇永遠只有一隊Beatles

Sunday, August 13, 2006

奇妙的約會


與舊同事飯聚
未坐定便收到一大包東西(圖)
舊同事A笑容可掬地說是「禮物 」

我未回過神來
還試圖用正常邏輯去解釋:
為什麼要送禮呢?
生日早過了
而且對方也不知我生日日期
我又無話要結婚
點解要送呢...

想著想著
忽然覺得這份禮物輕飄飄
而且是用公文袋裝著的
作為禮物的話似乎hea了一點
隱約看到公文袋上壓了一節節摺痕
即是說裡頭的東西不是一份,而是散件

早己到達的另一名舊同事B
此時跟A有點不懷好意地微笑提示:
是實用物來的,你一定要用,一定啱用...
哦,明白

原來這是剩餘的贈品
公司每個女同事獲發三大紙箱
「嘩!咁即係要用幾...」
8年!」未問完,已經有人答了我
難怪舊同事A要盡速散貨

記得離開公司的時候
舊同事A也在我last day時送過我禮物
是一盒Choco pops玉米片
是在影樓拍照扮禮物的道具
那次也是因為我用正常邏輯去推算
而同事A一向又給我很正經的印象
所以才吃了一驚
還在猜想這是否意味佢想我快D走?
相比起來,今次事件我已經冷靜得多

必須強調,我沒有為這兩份禮物生過氣
頂多只是後腦滴了一小滴汗而已
而這次聚會亦十分愉快(至少我是)
證明舊同事A基本跟我和舊同事B一樣
都是傻婆
也許舊公司根本就是一間秘密庇護工場
^_^

ps. 各位女士有需要,歡迎向本人索取

Saturday, August 12, 2006

Imagine there's no clothing...

早前有位飛機阿姐
為了捍衞自己的名牌袋
最終被趕下飛機
現在可好了
什麼都不准帶上飛機
可能很快連衣服也不准穿
就像Leunig畫的那樣
齊齊過天體生活
最開心的唔知會唔會係John Lennon?

英國宣布「擊潰」恐怖分子計劃
但保安反而更加緊張
我懷疑他們根本未找到目標人物
也不確定對方何時想下手
唯有事先張揚搞大佢
希望對方知難而退
雖然暫時沒有人命損失
但可以折磨到兩個大國手忙腳亂,神經衰弱
仲搞到其他無數國家
也算是一項成功的恐怖活動

有報道說澳洲甚至考慮不准乘客帶手提行李
這等同將行李倉變成金礦
最高興的應該是機場老鼠
今後行李失踪問題應該會更嚴重
航空公司的嘴臉和政府差不多
我敢寫包單
到時有什麼損失,他們一定死賴
說什麼乘客要帶貴重物品是他們的選擇
正如初時有歹徒做手腳偷提款機錢
銀行當時也是打死不肯負責
到後來猖狂了才死死氣想辦法

不知攝影器材租貢
或即用即棄器材會否旺起來?

Friday, August 11, 2006

愛的開始


無聊的人當然會想些無聊問題
例如:
意大利有沒有討厭吃蕃茄的意大利人?
回教國有沒有嫌羊肉膻的回教徒?
或者土生土長但不吃飯的中國人?
身為口味上的弱勢社群
看到生活上四周圍都是自己深惡痛絶的東西
那個處境一定很尷尬
結論是:
能生下來就喜歡自己民族的東西
是一種幸福
首先不會餓死
也不會錯過一整個民族的快樂泉源了

我是屬於幸福的一群
喜歡吃中國菜
也欣賞中國的時代曲
在Wordy介紹下買了這張唱片(圖)
全部歌曲都曾藉光影借屍還魂
電影為歌曲注入畫面
歌曲又為電影添上味道
當中又有分高手低手
個人認為蔡明亮和王家衞用得比較高明
可以做到聲畫合一
甚至起死回生:套戲好死,靠歌救返生

我只聽過幾隻耳熟能詳的
例如《等著你回來》之類
朋友奇怪我怎麼聽得那麼少
也許是童年不在香港的關係吧
錯過了許多
在澳洲念書兩年半
沒怎麼接觸香港的書刊和娛樂
有時都覺得猶如留了兩年半的白

雖然許多首已成為殿堂歌
但平心而論
就算你音樂知識只有初階程度
都應該聽得出有些唱得蠻難聽
五音只有四音
那條氣拖得好像快死了一樣
靠味道和聽者懷舊感情搭夠

全碟最喜歡就是標題那首
也是基於一些無聊的理由
貫徹我無聊的性格
你們不會有興趣知道的啦
^_^

Song list
1 玫瑰玫瑰我愛你
2 我要你的愛
3 奇妙的約會
4 笑的讚美
5 好春宵
6 夜來香
7 萍水相逢
8 薔薇處處開
9 跟你開玩笑
10 陋巷之春
11 愛的開始/天邊一朵雲
12 相見不恨晚
13 夢中人
14 等著你回來
15 月圓花好
16 紅燈綠酒夜
17 花樣的年華
18 得不到的愛情
19 明月千里寄相思
20 半個月亮
21 魂縈舊夢
22 莫忘今宵
23 永遠的微笑

PS
一般唱片店定價79元,HMV要115元
你們知道該去哪裡買了吧

Thursday, August 10, 2006

原來我仲好細

不熱衷參加群體聚會
其中一個原因是佷難約齊人
就算只約一個
都可能要幾個星期才約得到
肯做搞手的
已有基本條件成為偉人

由於哥哥早已離家自立
所以基本上童年過著獨生生活
最近看紀錄片
說獨生子女因沒有兄弟姊妹「訓練」
社交欠佳
事事要依自己的意思行事
又說交友方式也是性格造成
有些人喜歡與人深交
有些喜歡一班人玩
都是在媽媽肚子裡就訂好了的

我承認社交技巧並不是很好
尤其不懂吹水
約朋友時也常常擔當出主意的角色
都是多得朋友們遷就我吧
即是說,基本上我沒長大過??

至於工作
這些年來學會四個字:大局為重
聽到有人持相反意見,心情仍然不好過
因為我根本就係「好勝ViVi」
但會盡量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相信大家都係為件事好
而不是為反對而反對
就算是又如何?
根本無法阻止,多想亦無益

Mmm...Donuts...

看過The Simpsons
一定見過Homer蛇王食冬甩(donut)
但不知為什麼
冬甩無法在香港興盛起來
以前尖沙咀麼地道有一間
靜悄悄執了
時代廣場Citysuper也擺過攤位
又靜悄悄結束

在墨爾本愛上冬甩
常常光顧市中心的Dunkin' Donut
原味灑了肉桂粉,沒有糖衣
口感較結實
吃一個圈的冬甩
感覺當然比較圓滿
但最常買杯裝的冬甩芯
因為便宜
只需半個冬甩的價錢
可以吃到至少兩個半的份量
但今次回去發現Dunkin' Donuts沒了
寒風凜冽下
心情之激動
差點沒站在大街上大吼:點解????

最近銅鑼灣開了一家冬甩店
名為Krispy Kreme
是我所知的第三家專門店 了
一個10元,一打就88至110元
因為鄰位同事也愛吃
下午就專程去買了一打
好甜!
最啱送苦茶
美國人的size
美國人的口味
不是在澳洲吃到的那種

好想吃肉桂粉冬甩啊...

Wednesday, August 9, 2006

戲戲 Hey!


看過《死亡筆記》
Coming soon名單上還有有幾套戲

Lady in the Water(港譯《禍水》,好名)
The devil wears Prada
My Super ex-Girlfriend
Little Miss Sunshine(右)

最期待是看第四部
因為在香港上映的機會看來不大
但我很喜歡它的海報,和那部福士小巴
又camp又懷舊又怪雞,啱我

對,寫這篇blog
無非為了貼海報留念
^_^

聽書


鋪天蓋地做會考
十優狀元中
最多人推介的書便是這本(右)

此書已出版兩年吧
喜歡作者前作Tuesdays with Morrie
所以這本書出版不久也買下了
但一直擱著沒看
朋友昨天借去,一晚便看完
覆述給我聽
故事寫得不錯
但朋友不覺得特別感動
因為她本身是一個「神婆」
平日看許多有關信仰的書
書中講的東西對她來說並不新鮮
不像我當初看Tuesdays with Morrie
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
(但內容我竟忘光了~幾乎)

雖然已聽過故事大概
但大家不用擔心我會失去看書的雅興
This is me
就算知道結局
都會享受過程
何況聽書跟看書不同
我相信各人體會不一樣

我在夢中看自己

同事談起連續夢境
她夢見過自己被人追殺
醒來後發現身上有些部分不見了
這才真真正正醒過來
原來是夢中夢
另一晚又夢見自己幹掉對方
功德圓滿

我的夢從來都不屬光怪陸離的
小時候常夢見自己從高空掉下來
太后說當我在夢中掙扎時,兩腿一蹬
我又會長高一點

近年就常常夢見自己跟人吵架
對象不同 ,但劇情大同小異
都是一些親友
態度突然變得很差
又或者是在公眾地方被人誤解
吵得哭起來,然後就醒了
真正討厭的人,倒沒有夢見過
時運真係高

對我來說
夢境也是therapy
上述的夢正與本人成長背景有關
而近月調了崗位後
試過發夢在公司赤條條
但大家似乎若無其事
只有我一直不大自在
不大敢站起來
不用找人解夢
都知道這反映我的憂慮
代表我很介意別人怎看我的表現
於是反倒放鬆下來了

綿羊記

下班做了一件任性的事
就是乘同事的綿羊車尾回家

第一次坐綿羊仔
又是在台灣
北京人踩單車
台灣人就騎綿羊
當年表妹甚至未有牌
就已載我穿梭台中大小巷
聽起來很危險
但其實若你走過台灣的街道
就知道有沒有車牌都沒差
分別只在有命定無命

喜歡綿羊是因為喜歡單車
綿羊仔對我來說就是快一點的單車
偏好笨笨的古典的羊相
就如同福士甲蟲車和小巴一樣
對這種六七十年代設計一見鍾情

一直想考綿羊牌
不過親友都反對
主要是擔心我火柴人似的身形
會被強風捲出公路
考慮到養車貴
而平生已經自把自為做了許多事
所以在這件事上就沒有堅持下去
至今都未有一隻羊看門口
只有一隻兔

說回今日的順風車吧
我說我「任性」
是因為我根本沒理會同事是否想載我
一聽到「綿羊仔」就開聲說要坐了
同事車速大致穩定
但每次開步那一下會有點衝
由於兩個座位中間沒扶手
而我又不方便抱他
只能扶著車後兩片東西
兩個人呈V字型的坐
中間就形成了一個風之谷
耳邊不住有呼呼呼的風聲
感覺十分自由
亦有點刺激
難怪他說同事坐過他的車都說恐怖

所以騎綿羊必須二人合一
才會騎得安心
換句話說這種車只屬情人專享
反正只是為了過把癮
坐過一次也就滿足了

這就是政治.這就是中國

Problem 79 The Turtle

There once was a very fair-minded man. One day, he was out in the fields when he came across a large and beautiful turtle. Now the fair-minded man was very hungry, and he liked turtle soup.

He put the turtle in his sack, ignoring its pleas, and took it back to his home and boiled a large pan of water over a fire. But, being true to his nature, instead of throwing the turtle straight into the pan, he carefully placed a bamboo rod across the boiling water, saying: ' Mr Turtle, if you can walk across the pan along the stick without falling in - I shall set you free!'

Turtles are old and very wise, and this one had little faith in humans, but it was clear that the alternative was to be turned immediately into soup. So, it summoned up all its will and somehow, inch by terrible inch, made it to the side of the pan.

The fair-minded man clapped his hands in wonder. 'Well done!' he said, with genuine pleasure.

'But please now try it again!'

Where had the turtle gone wrong?

The turtle hasn't gone wrong at all, of course, except in as much as it allowed itself to be controlled by the man.

For the 'fair-minded' man is expecting to get this turtle soup without having to take moral responsibility. If the turtle falls in whilst trying to do acrobatics most unsuited to its breed, he will be able to say that the turtle chose to do them. If the turtle refuses, then he will simply knock it in the water and claim that the turtle chose death rather than try to save itself.

So, what's the moral of the story, for us? Perhaps it is that it is better to refuse to obey a dictator than to try to please them, in the hope that they will somehow respect 'the rules'.

~101 Philosophy Problems (2nd edition), Martin Cohen